中国新闻培训网
中国新闻培训网
定制服务项目:  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 摄影新闻培训    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   企业内训    新闻书籍代购    品牌传播策划
当前位置:文章首页 >> 短视频 >> 短视频讲坛 >> “爆款”新闻短视频致胜密码

“爆款”新闻短视频致胜密码

2025年02月  作者:孙小平、聂庆桢  来源:广电独家公众号  责任编辑:xwywck
简介:“爆款”新闻短视频致胜密码   选题、表达、价值、互动、渠道是新闻短视频出圈的关键因素,也都是围绕用户需求而展开。应牢固用户思维,做到他们在哪里,传播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。只有这样,新闻短视频才 ...
内容:

“爆款”新闻短视频致胜密码

 

  选题、表达、价值、互动、渠道是新闻短视频出圈的关键因素,也都是围绕用户需求而展开。应牢固用户思维,做到他们在哪里,传播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。只有这样,新闻短视频才能“叫好又叫座”。

 

  新闻短视频是传统媒体变革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途径的重要突破口,但在实践中,传统思维却桎梏着创作,导致视频在内容、形式、流量上难以实现统一。

  本文以部分“爆款”新闻短视频为例,分析和总结它们在选题、表达、价值、互动、渠道上的共同点,为新闻短视频的生产提供参考,助力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加速转型。

  ▍选题的贴近性:让用户“想要看”

  当下,信息呈现海量化和碎片化的传播态势,“快餐式”阅读成为不少人的选择。因此,新闻短视频的生产要先从选题入手,走到用户中间,走进用户心里。

  从传播学的角度说,他们在接受信息时,更愿意关注与之在地理上、心理上、社会关系上较为贴近的内容。

  快响应,贴近热点

  时下,网络发达、信息爆炸,舆论场上每天都有热点。用户也可能在第一时间获知,好奇心由此而来。这时,如果热点把关后进行及时传播,必然有大量目光投来。

  短视频现场新闻《漫长的2秒:伊宁男童从5楼坠落后》聚焦男童坠楼这一热点事件,整合公共视频的第一现场、相关方的多重视角等内容,并在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,全网累计播放量超1000万次,让公众完整知晓了事件的经过。

  低视角,贴近生活

  街头巷尾中的小人物,社区邻里间的小温暖,平凡岗位上的小确幸,看似朴素却极富感染力,能够架起与用户紧密相连的桥梁。

  阿龙是一名外卖小哥,每日奔忙在路上,也是一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,坚强地拼搏着。南昌县融媒体中心通过跟拍的手法、纪实的风格,将镜头对准他,创作出新闻短视频《脑瘫外卖小哥的小年夜》。

  该作品仅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就达到了1900多万人次。用户为何想看?并不是因为阿龙伟大,而是他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接地气的真实感、亲切感,仿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人,经历过相似的挫折。有些场景离我们其实不远。

  高立意,贴近时代

  时代背景、时代主题看似宏大,却和身处其中的人息息相关。现阶段,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什么?部署了哪些重大战略?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?这既是百姓关心的,也是生产新闻短视频的重要素材。

  创作于2023年的融合报道《看!〈我们亚洲〉,雄风更劲!》背景是当年大事:我国举办第十九届亚运会。作者抓住历届亚运赛场上真实感人的故事细节,展现中国三十年变迁及中国与亚洲各国携手前行、共赴未来的时代主题。该片在全网浏览量超过6.8亿人次,高浏览量也说明了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,宏大的主题报道用户想要看、愿意看。

 

  ▍表达的新颖性:让用户“继续看”

  有了好选题只是第一步,赋予新颖的表达才能让用户从“想要看”变成“继续看”,提高新闻短视频的完播率,进而受到更多方面的关注。

  封面吸引人

  新闻短视频在推发时都需要选一张封面图。根据视觉传播的有关理论,用户有先入为主的习惯,封面图的第一印象能左右他们的行为,戏谑地说就是“一秒定生死”——吸引人的一定是有特点、有个性的,具备色彩强烈、画面精美、细节突出、主题鲜明等特征。

  开篇留住人

  生活快节奏、信息碎片化、传播网络化,用户很难有时间沉下心花费大把时间去看少则几十秒、多则几分钟的视频,往往只是匆匆一瞥。因此,新闻短视频开篇的三到五秒是黄金期,把最精彩、最关键的内容前置,才能勾起他们继续看的欲望。

  语言感染人

  公开报道显示,截至2024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,短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95.5%。新闻短视频用好网言网语,讲好网言网语,才能抓住网络群体中的关键多数。

  同样是讲扶贫故事,新湖南客户端刊发的短视频专题报道《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丨脱贫之后》没有讲套话、喊口号、报材料,而是采用Vlog自述,并加入表情包和“做不了别人的牛,就不要耽误别人的春”等网络语言,成片活泼轻松,把时代重任的地方实践娓娓道来。

  视听冲击人

  5G+4K/8K+AI、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正在赋能内容生产,也为其开辟了新赛道,塑造了新优势。新闻短视频的生产要抓住风口,让画面更多元、场景更逼真、风格更多样,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参与、体验和享受。

  2021年3月20日,川观新闻发布的短视频《三星堆国宝大型蹦迪现场!3000年电音乐队太上头!》,通过数字手绘、Animate、C4D制作等软件和技术,将三星堆文物原创手绘动画与最新发掘现场视频结合,搭配有幽默四川方言的电音神曲,融入赛博朋克特效,多元素融合反差萌,让静态的文物动起来、萌起来、火起来。截至当年3月底,该作品的全网曝光量超7亿人次。

 

  ▍价值的深刻性:让用户“还想看”

  新闻短视频的价值构建中,实用价值、情绪价值和自我价值都很重要。

  实用价值表现为用户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,小到对个人的帮助,大到对社会的洞察;情绪价值是讲述的故事、阐释的观点能直抵心灵;用户也是短视频生产者,自我价值就是作品得到肯定、认可,甚至受到主流媒体关注。

  提供实用价值:有用有效

  按照新闻短视频类别的不同,实用价值的具体表现也不同——可能是填补了用户在某方面的知识空白,也可能是回应了大众在某些问题上的关切,还可能是科学指导了人们的具体实践……但归根结底,是让用户长知识、有新知。

  以生活服务类短视频为例,“新华健康”微信视频号致力于健康科普,既发布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医药政策,也给予健康小提示、生活小妙招,让人受益匪浅,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。

  产生情绪价值:共情共鸣

  共情传播是一个共同或相似情感的形成、传递和扩散过程。在真实性的前提下,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理性框架,转向挖掘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情绪价值,营造和建立起引发共情共鸣的传播场景,提升内容的感染力与传播效能,贴合用户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情感诉求,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,使信息更深入地触达人心。

  短视频专题报道《无胆英雄张伯礼》就是很好的案例。一方面,那段特殊岁月每个人都经历过,刻骨铭心;另一方面,各种传播渠道已让张伯礼家喻户晓。因此,两方面的结合让用户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,而张伯礼当时所面临的情况其实每个人都感同身受,理解、感动之情便油然而生。

  实现自我价值:成己达人

  在“人人都有麦克风”的时代,用户可立足自身视角,放眼周边生活,创作出鲜活、生动的短视频作品。

  当它们在主流媒体打造的新媒体平台上播出后,作品效应得到放大,用户自我表达和观点呈现的需求得到满足。同时,这份成就感能促使他们带动更多人参与,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,对平台和作品会持续关注,充满期待。

  ▍互动的参与性:让用户“给人看”

  互动可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,增强他们的忠实度。广播电视时代,人们通过打电话、直播连线、短信留言、做客演播室等途径参与节目,但也面临时间、地点、成本等多种因素的限制。短视频时代,互动随时随地、不分人群、一键可成,参与门槛大大降低,因互动带来的满足、快乐也会激发用户的分享欲,拓宽视频的传播面。

  视频中,增加互动元素

  比如字幕上加富有感召性的话语,讲述用谈心对话的形式,以抛问式收尾等,让用户想参与、能参与。

  短视频现场新闻《这一夜,我们为她点亮太空!》主题是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,“这一夜,我们为她点亮太空!”“点亮人民红 网聚中国心”,这是开篇和结尾的字幕,红底白字的色调、朴素真挚的话语、特殊重大的节点,所有因素叠加在一起,提升了用户在多次传播中的主体地位。

  评论区,活跃交流氛围

  抖音、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还发挥着社交功能。新闻短视频推送后,如果用户留言说明对内容感兴趣,也乐意点赞、收藏、转发、分享,这时候,既要积极主动、有创意地进行回复,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,也要适时地引导舆论、制造话题、引发讨论,最好能碰撞出“神评论”。因为“神评论”自带关注度和流量值,甚至高于视频本身,容易形成二次传播,评论区也能成为新闻短视频传播的新阵地。

  创作上,吸引用户参与

  如今的内容生产主体不仅有专业的媒体机构,还包括用户。他们的所见所闻上传到各平台,有的就产生了不俗的传播效果。

  因此,主流媒体可以与想拍、会拍、能拍的群体建起了紧密的联系,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。这支人数庞大、力量强大的队伍会成为忠实的粉丝团,带动平台知名度、影响力的提升。

  2024年7月,泰州广播电视台打造了融媒新平台、新品牌——“泰州拍客”,鼓励泰州500万人民拿起手机拍摄,记录泰州“美”一刻,成为美好时代的见证者、记录者与传播者。采用后的作品会在微信视频号、抖音号等新媒体矩阵上呈现。

  截至2024年11月,“泰州拍客”已发布300篇作品,其中单篇阅读量最高“68万+”,成为电视媒体延伸触角、重拾用户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补充。

  ▍渠道的匹配性:让用户“方便看”

  好内容如果没有合适的传播渠道,做的依然是无用功。渠道匹配性的高低是用户能否有良好体验的关键。目前,短视频平台很多,但面对的群体、承载的内容、运行的机制都有区别。内容生产要根据平台的不同,改变形式,差异化传播,满足各层级用户需求。

  不同平台,量身定制

  抖音以“90后”“00后”为主,内容涉及日常生活、明星网红、搞笑娱乐等,依靠算法向用户投送;微信视频号以微信用户为主,覆盖面广,他们通过好友分享、朋友圈、社群等形成人际传播网,拥有社交闭环和私域流量;B站的用户群体中,年轻人占比最大,他们喜欢游戏、宠物、美食、知识分享等,具有年轻化、市场化、二次元的特点,互动性强、趣味性足的弹幕文化是一大特色。

  在新闻短视频《人间正道是沧桑——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》的传播中,“新重庆”客户端、微信公众号以“短视频+诗歌+海报”“短视频+散文”“短视频+家书”等形式展现内容,使作品的层次更加丰富;华龙网网页端则设计交互式页面,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取不同主题的短视频观看;在抖音、快手等平台,创作团队则以短视频为主,配以少量文字,以直观、轻量化的方式呈现内容。

  内容产品的跨平台匹配,顺应了不同平台的特点,实现了内容的创意分发和融合传播。

  分析数据,精准画像

  电视时代,用户在哪里,喜欢什么,还要什么?内容提供方对此至少是模糊的。短视频时代,大数据能够对他们精准画像,比如微信视频号、抖音等后台都有阅读量、分享数、完播率等分析,它们精准地反映了用户的行为习惯、兴趣爱好、浏览痕迹等。

  点赞数代表喜爱和认可,评论数反映视频的互动性和引发讨论的能力,分享数体现视频的传播潜力和影响力,完播率则是衡量视频内容的吸引力和用户留存能力。我们要根据数据的不同,改变内容生产方式和信息传播途径,做到“对症下药”。

  研究算法,巧用推流

  除了持之以恒地“修内功”,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也要“借外力”,即把握好平台推流机制。前文已经说到,因为各平台运行的底层逻辑不同,面向的具体用户不同,所以推流方式有差异。

  比如微信视频号,先利用私域流量在社交圈传播,当点赞数、转发量、完播率等数据到一定规模的时候,公域流量才发挥作用。

  而抖音则是把用户们上传的视频先放到一定量级的流量池中,关注度高、活跃度高的则进入更大的流量池,依次层层递进。故而在抖音推发时,要贴热门标签、写焦点话题、加入创作者计划等,让新闻短视频在巨大的流量池中乘势而起,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,在复杂的传播网中热度不减。

  选题、表达、价值、互动、渠道是新闻短视频出圈的关键因素,也都是围绕用户需求而展开。应牢固用户思维,做到他们在哪里,传播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。只有这样,新闻短视频才能“叫好又叫座”。

  作者简介:

  孙小平系泰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、高级编辑,聂庆桢系泰州广播电视台记者。

  参考文献:

  [1]赵建国.论共情传播[J].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,2021(6):47-52.

  [2]郝永华,李诗琪.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呈现与传播策略:以第31至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[J].中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23,43(12): 172-177.

 

 

热点 . . .

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
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
北京燃气集团召开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”
北京燃气集团召开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”
本网讯: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
本网讯: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
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
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

最新 . . .

· “爆款”新闻短视频致胜密码
· 学经济的和学新闻的,看完都沉思了
· 新闻短视频要配BGM吗?
· 李子柒与K-Pop:短视频如何推动中国文化
· 做非遗短视频,他靠什么赢得上千万粉丝?
· “看不见”的视频创作:失明的他们,选择
· 新闻必须做短视频吗?
· 遍地短视频,优质原创如何“被看见”
· “接地气”短视频策略在县域融媒实践中的
· “条漫+短视频”让“百姓看日报”工作室
· “众筹”2000多条网友视频,拿下中国新闻
· 短剧的风吹到了新闻,你怎么看?

推荐 . . .

严继勋:《四川观察》原创短视频部主编、内容创意总监
严继勋:《四川观察》原创短视频部主编、内容创意总监
聚焦媒体融合拥抱智慧电视
聚焦媒体融合拥抱智慧电视
电视媒体如何走进5G时代
电视媒体如何走进5G时代

相关 . . .

· 短视频新闻的特点、问题及提升策略
· 采访中记者的注意力、站姿、穿着及其它
· 浅析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
· 短视频时代,是个什么时代?
· “微”我所用:交通广播节目微信运用的探
· 用独特视角展现信仰的力量--纪录片《誓言
· 《青盲》遍地酷刑引争议 导演坚持“严刑
· 梦想·故事·惊喜——《中国梦想秀》的成
· 电视媒体“Vlog+新闻”的创新应用与问题
· 对电视传播中的“爱丑之欲”的文化反思
  
  
二维码 二维码         组织机构 | 商务合作 | 版权与免责 | 声明 | 关于我们 | 友情链接申请 | 广告
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,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、复制、建立镜像,违者必究。
        业务服务电话:010-85899333/6333     邮箱:vip@xwpx.com
京ICP证000000号  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
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 网络举报APP下载 
违法和不良信息/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:010-85894419  
用户举报/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:postmaster@xwpx.com
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   法律顾问: 万方亮 律师